首页 > 新闻中心县域综合 合阳县“教育三扶”工作多点花开结硕果
合阳县“教育三扶”工作多点花开结硕果
九月中旬,省教育厅教师报记者张亦弛来合阳县,深入了解我县学校落实全省“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”专项行动的典型做法与典型案例。在两天的陪同采访中,我们入校调研走访,与校长、师生交流谈心,细致了解合阳教育扶贫“故事”,一路匆匆忙忙、马不停蹄,见到的人、遇到的事、听到的话,无一不让我回味、感慨,随提笔小写记录,以做留念。
洽川中心小学·帮扶也需仪式感,“抖音”里“生活需要仪式感”的视频,即使只吃一碗方便面,也要如西餐优雅而惬意地享受。在参加了洽川镇中心小学新学期“教育三扶”(扶志向、扶学业、扶生活)结对仪式后,映上心头的便是“帮扶也要仪式感”。其实仪式并不复杂,只是学校精心为每个贫困学生搭建平台、让关注和爱更加淋漓尽致体现在家长面前的这份用心真而巧,毕竟期间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谋划、去准备。有了这份仪式,老师们肩上的担子更实了,家长们心里的担忧消失了,孩子们努力的方向更明确了。因此,仪式宣告开始,仪式代表契约,仪式体现庄严,仪式意味着承诺。
孟庄九年制学校·花样八十分钟,“花样年华”的人生充满挑战和多变,令人悸动,令人向往。孟庄九年制学校为学生专门创设了“晚餐八十分钟”,原只为利用老师晚饭后的休息时间集中给贫困学生进行“三扶”,如今,也已由曾经的骨感变得丰满了。形式上多样了,不仅从课业上进行辅导,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,因此分设了阅读、书法、合唱、舞蹈、足球、篮球等社团,让教师人尽其才、人尽其用。人数上增加了,不只局限于贫困学生,而是将范围扩大到留守儿童、有兴趣的学生等,让孩子们脱离特定标签的束缚,共同阳光、快乐、幸福的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。用花样的八十分钟换取孩子们花样的年华与未来,孩子的笑颜便是教育之花绽放的最美丽的花朵。
第三小学·用母爱之心做教育,“世上只有妈妈好,没妈的孩子像根草。”一首唱尽天下失爱孩子心酸的歌。在走访了第三小学保育部,并与保育老师们倾心交谈后,瞬间映上心头的就是这首歌。因为,不失严重地说:三小的住校生大多是“留守儿童”,其中更有不少单亲家庭子女和贫困家庭的孩子。以至于因种种原由而必须要孩子住校,即使刚满六周岁,尚缺乏自理能力的一年级孩子。现实无法回避,但三小“做妈妈式教育”的理念却给了这群孩子一方慰籍心灵的乐园。保育老师们虽不是妈妈,但却做着“妈妈”的事情:夜间抱着学生哄睡、换洗尿湿裤子学生衣物、为生病学生喂药量体温、陪周末不回家的学生玩耍学习……其实,她们也有家,有孩子,更有生活,但更有“一群责任”。我想,一切靠的不仅是“爱”,更是教育人独有的“心”——一颗对得起肩上责任的良心!做妈妈式的教育是对师德与师爱最淋漓尽致地体现。
青少年活动中心·保持品质的温度,“做有品质的教育”这是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辛晓玲在采访中说的最多的话。当参观了中心的角角落落,见识了“一天一海六长廊”,静心倾听了老师们的心声后,使我更加立体、更加深刻、更加透彻地理解和认识了“做有品质的教育”这句话的内涵。“细节决定成败。”一进中心,门卫师傅便拦住我,和蔼地提醒:“娃,不能随便进,要登记。”确认后,又亲自把我们送到楼梯口。上楼途中,欣赏了楼道悬挂的师生书画作品,看到了各处环境的干净整洁。我想:中心的“品质”应该是来自优雅舒适的环境,来自一位普通门卫大叔的和顺态度吧!“凡事预则立。”活动中心迁入新址之初,虽新却空,想要打造出具有特色、独树一帜的机构文化,就得全盘考虑、做足谋划。为此中心从领导到同志,不眠不休、几番筹谋、协同作战,最终结合建筑特点形成了“头顶蓝天,遨游海洋,游览六廊景致”的“一天一海六长廊”文化氛围。游览其中,实是让人眼前一亮、流连忘返,想来于此处工作学习定是美事乐事呀!中心的“品质”亦来自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,来自独立创新的教育思想!
所到之处,无不让我深深地感受着合阳教育的魂与骨,更加深了对“忠诚敬业、负重加压、敢为人先、追求卓越”的合阳立教之本的认识与解读,更令我是一名合阳教育人而感到无比光荣骄傲。(教育局杨莉供稿)
责任编辑:杨春波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hyqylyw.com/2018/1025/672.shtml